咨询热线:

18664913161

  • 东莞公司法律顾问服务网
  • 联系人:胡秋华律师
  • 联系电话:18820939295
  • 地址:东莞市莞城区旗峰路200号万科中天大厦1103

生前预立遗嘱「不做无谓抢救」首次入法

来源:北京青年报 法制日报 香港下午茶 时间:2022-07-08 21:29:12 浏览次数:

病人预立遗嘱「不要做无谓抢救」,让患者有权选择临终抢救方式,能够少痛苦、有尊严地离世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生前预立遗嘱「不做无谓抢救」首次入法

     近日,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《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》修订稿,其中第78条在「临终决定权」上作出了大胆突破——规定如果病人预立遗嘱「不要做无谓抢救」,医院要尊重其意愿,让病人平静走完最后时光。由此,深圳市成为内地第一个实现生前预嘱立法的地方。

    生前预嘱写入地方法规,对于不堪忍受过度抢救之苦的临终患者是一大福音。患者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,个人愿意既难以表达,更难得到尊重。尤其当各种导管插进患者身体后,患者说话交流的机会丧失,想表达想法几乎不可能,即使因过度抢救导致患者十分痛苦,也只能被动忍受,直到生命结束。有了生前预嘱则不同,临终抢救是否采取插管、心肺复苏等创伤性抢救措施,是否使用生命支持系统等,患者可事先做好安排。生前预嘱具有法律效力,不担心医生和家属会随意更改。

       长期困扰临终患者家属的一道难题,有望从此得到化解。尽管老人已处于弥留之际,子女若不「尽力抢救」,对己怕留下遗憾,将来自责「是我害了老人」;对外则担心留下把柄,怕人说不孝、舍不得花钱。倘若老人有多个子女,主张「放弃抢救」的子女,可能受到其他子女的指责。受此影响,过度抢救,甚至「不到最后决不放弃」,就成为普遍现象。决定来自患者本人并得到法律的支持,家属不再面临两难选择。

     生前预嘱入法,医生也吃上了定心丸。近年来,有关方面在大力推广生前预嘱,如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在业界广为人知,其选择与尊严网站推出的「我的5个愿望」,内地已有5万多人填写。但民间倡导不具法律效力,一旦患者的亲属对此有异议,医疗机构及医生可能面临民事侵权索赔,或者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,巨大的风险让医生不敢做决定。通过立法,生前预嘱具有法律效力后,医生在法律的框架下做出选择,将不再顾虑重重。

      同时也要看到,生前预嘱的完善和普及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生前预嘱涉及到很多法律和医学专业概念,患者理解有难度,签署生前预嘱前,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指导与服务。创伤性抢救是否值得实施,损害与收益如何评估等,也要完善操作规范,使之有章可循。生前预嘱入法也要避免被恶意利用,比如临终抢救的医疗开支很大,要谨防健康商业保险夸大生前预嘱的作用,等等。

   生前预嘱减轻了患者的痛苦,减少了医疗浪费,也让老人的离世从「生死两相憾」变成「生死两相安」。当社会自发倡导、患者自行争取尊严死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时,通过立法赋权,患者对临终抢救的决定权就有了最可靠保障。

     生前预嘱首次写入地方法规,相关规则有待进一步成熟完善,但只要探索者多了,探索的时间久了,就会日益累积经验,最终为生前预嘱开创一个科学模式,并使生前预嘱得到广泛普及,让患者有权选择临终抢救方式,能够少痛苦、有尊严地离世。

上一篇:已经是第一篇了

下一篇:已经是最后一篇了

返回